建筑節能真的是大勢所趨嗎?
為推動建筑節能行業發展,我國政策多次出臺了相關政策法規。例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指出加強民用建筑節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內熱環境質量;為保證建筑門窗產品的節能性能,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建筑節能技術進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推進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試點工作,建設部制定了《建筑門窗節能性能標識試點工作管理辦法》。
另外,建筑節能的“十二五”規劃提出建立健全針對公共建筑特別是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監管體系建設,通過能耗統計、能源審計及能耗動態監測等手段,實現公共建筑能耗的可計量、可監測。并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公共建筑單位面積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
《關于進一步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通知》同樣指出,“十三五”時期,財政部和建設部將開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集中連片推廣,進一步豐富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形式,積極拓展應用領域,力爭到2015年底,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25億平方米以上,形成常規能源替代能力3000萬噸標準煤。
在政府政策推動下,建筑節能行業取得明顯成效,市場規模呈現逐年快速增長態勢。不過,整體集中度較低,前十名的企業完成總產值尚不足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場總規模的15%;建筑節能服務產業每家公司的市場份額也較小。
中國單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氣候條件下國家高出2-3倍。據此計算,建筑節能的節能空間(參照國際目前先進水平)有3410億kWh/年,按4500小時的平均發電小時數,減排效果等同于高峰時期的全國年發電裝機總量,或新裝1.7億kW風電,或310GWp光伏裝機。
由此可見,我國建筑節能的市場潛在規模巨大。根據預測,短期來看,到2016年建筑節能市場規?;蜻_4000億;長期來看,根據目前中國城鄉既有建筑總面積約400億平方米,并以每年20億平方米的速度增長,而且在現存400億平方米的建筑中,95%以上未進行任何節能處理,若對其中僅三分之一的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按每平方米100多元計算,到2021年至少1.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